喜报
8月1日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总工会
公布“2024年山东省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名单
山东港口烟台港
智慧绿色滚装码头科技创新团队赫然在列
成为继“于新国创新工作室”团队后
又一上榜“山东省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的优秀团队
让我们走进这支优秀的团队
一起感受山港奋斗者的力量
山东港口烟台港智慧绿色滚装码头科技创新团队是一支专注于商品车自动化码头技术攻坚的科研团队,首创港口商品车智慧绿色滚装作业工艺新方案,成功打造全球首个商品车智慧绿色滚装码头,创造了滚装港口技术界多个“国际领先”,为全球商品车运输产业革新提供了“中国方案”。
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8人,平均年龄36岁,研究生学历占比38.9%,凭借智慧滚装领先技术成果,先后取得国家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9项,获得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突出奖项14项。其中,“智慧滚装与‘源网荷储’绿色低碳功能优化提升”项目入选交通强国专项试点,“烟台港商品车智慧滚装建设项目”入选山东省首批数字产业重点项目,这也是山东省唯一以港口为实施主体的建设项目。
高点定位,勇担使命
矢志滚装码头数字化转型升级

烟台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15个支点港口之一,政策优势与区位优势叠加,持续稳居商品车国际中转量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是全国沿海第三大商品车物流集散港和第三大外贸出口港,也是山东省内唯一涵盖整车物流全模式的港口。随着中国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商品车业务发展红利持续释放,传统人工装船卸船作业效率低、运营成本高、尾气排放大、安全隐患多、场地受限等诸多问题愈加凸显,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与“绊脚石”,淘汰传统作业模式、推动数字化转型成为“破局”的关键。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殷殷嘱托,围绕山东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部署,山东港口自成立以来,便将“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置于发展定位之首。面对滚装业务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烟台港锚定一流、高点定位,提出了运输装备自动化、存储终端空间化、能源体系绿色化、全局管控智慧化的“四步走”建设方案。2022年10月,智慧绿色滚装码头建设项目立项,经数次方案论证,最终形成“智能转运装备(AGV)+智能立体车库+智慧滚装操作系统(TOS)+绿色低碳”的智慧绿色滚装新方案,集全港专业技术骨干组成创新攻坚专班,在毫无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开启了艰难的创新探索之路。
深钻精研,探路先行
破解智慧绿色滚装码头建设难题

在港口行业,(智能转运装备)AGV运用于商品车滚装码头尚无先例。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团队成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初期设计阶段,如何让AGV适应轿车、SUV等不同车型不同轴距的商品车,成为团队遇到的第一个棘手难题。团队夜以继日对市面上常见的一百多种车型尺寸进行汇总统计,白天做测试,晚上改图纸,最终确定了适合港口作业实际的AGV车型。随后,为满足商品车左右70cm、前后30cm的密集停放要求,对AGV的车体结构和尺寸进行了6次更改和轻量化设计;为确保精准平稳夹取商品车,对夹持机构进行了上千次的测试和优化。就这样,他们不断摸索测试、调整优化,最终成功“磨”出了AGV产品样图。
每当攻关遇到难题,作为项目带头人的曲涛就鼓励大家:“技术创新不会朝夕所得,都是夜以继日的探寻,我们干一点就会离目标近一点,只要不服输、勇向前,不断改进优化方案,就一定能蹚出自己的路来。”
作为技术开发“主心骨”的陈维如,白天做测试,晚上改程序,累了睡现场,饿了吃泡面,以“陈疯狂”的工作模式和超常规的工作负荷,绘制出智慧绿色滚装示范港技术方案。他说,“港口所需,必有所应,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面对多AGV系统路径规划难题,他立足码头区域生产特点,调整区域布局,摒弃常规全局规划理念,苦心钻研,开发出短路径与空路径相结合的调度管理策略,成功打破AGV调度“难点”,打通数智化“堵点”。
团队中负责技术的王一、柳威、周珂三人组作为“先遣队”,2023年春节刚过便前往北京和天津的制造厂,跟班监管AGV生产每一个环节,大到电池的装配,小到螺丝的型号,他们都仔细研究学习,不放过任何细节,白天全程跟踪监管,晚上和公司开视频会总结反馈,每个人的月度总结都达3万多字。
AGV到港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现场测试中。2023年的夏天来得格外早,5月份便已热浪滚滚,烈日下的商品车码头没有任何遮挡。为得到AGV存取车全地图通行数据,研发人员分黑白两组,连续24小时不间断测试修改。测试团队每人跟着一台时速10km/h的AGV奔跑,即便每天都戴着帽子、面罩,涂着厚厚的防晒霜,也都无可避免地变成了“黑脸包公”,晒伤、蜕皮成了团队成员特有的勋章。即便如此,每组交接班时都会主动多工作2小时,只为工作衔接更为顺畅。白加黑、五加二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但大家毫无怨言,只是偶尔互相调侃一下对方黢黑的脸,转身再投入新一轮的奔跑……
他们扛牢肩上的责任,在技术领域深钻精研的脚步从未停止。为提升AGV取放车速度,深挖改进空间,经过连续一个月的研究测试,AGV单次取/放车时间由3分40秒提升到1分30秒,时间缩短60%。他们攻关建设国内港口首座巷道堆垛4层(PXD4)智能停车设备,首创“两横四纵,纵向三位”的结构设计形式,相较于传统的“中间巷道、一位存放”立体车库,能满足商品车批量存取的作业需求,极大提升商品车堆存密度和存取效率。
AGV设备测试、立体车库建设、商品车智慧滚装操作系统研发紧锣密鼓地推进,“三线作战”让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忙得像个陀螺。
负责技术的王一,虽然离家只有1个半小时的路程,却经常一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在项目攻关的关键时期,妻子生病、儿子摔伤,他只能求助父母代为照顾,自己选择了坚守。家庭中“掉线”,AGV的5G信号不能掉线。他改进插卡式安装形式,采用贴片工艺将SIM卡焊固在路由器电路板上,提升抗震性能,利用胶封方式隔绝港口高盐雾含量对SIM卡的氧化,扫除了通讯障碍。
负责立体车库的常震霖,为了项目进度,将婚期从初夏推到了深冬;负责数据测试的周珂,脚受伤后,依然一瘸一拐地坚持AGV测试,无暇修剪的板寸头硬是长成了披肩发,同样负责测试的孟令军日行3万多步,每天霸屏微信运动朋友圈;负责程序的杜俊辉,半夜修改完指令后,和衣躺在项目现场一秒入睡……
这群平均年龄30多岁的小伙子们,用拼搏与汗水浇灌智慧的果实,从“边缘”到“前沿”,从“探索”到“领跑”,用执着与坚守为交通强国、科技强港交出一份无悔的“答卷”:全地形高速智能运转装备、全智能立体车库、全流程智慧滚装系统成果初显,2023年“商品车全地形高速智能运转装备及智慧操作系统”项目先后荣获“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水运系统创新创效优秀成果一等奖”“2023年度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推广目录”“2023年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等荣誉。
不负韶华,奋楫争先
加快打造智慧绿色滚装示范港

2023年7月,交通运输部领导亲临烟台港商品车智慧绿色滚装码头视察,充分肯定智慧绿色滚装码头建设成果,并提出“抓住特色、加快发展、争创一流”的殷切希望。同年11月,烟台港“智慧滚装与‘源网荷储’绿色低碳功能优化提升试点”科研项目被交通运输部授予“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智慧绿色滚装码头科技创新团队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孜孜以求再攀科技高峰,依托全地形高速智能运转装备、全智能立体车库、全流程智慧滚装系统三项行业领先技术,深耕“智慧滚装与‘源网荷储’绿色低碳功能优化提升试点”项目,经过不断的调整优化,2024年,他们终将“智能转运装备(AGV)+智能立体车库+智慧滚装操作系统(TOS)+绿色低碳”的智慧绿色滚装示范港的梦想照进现实。
他们研发的全球首个适合港口的全地形高速智能转运AGV,可实现自动识别商品车位姿、自动存放车、堆场内自由行驶等功能,成功打破行业室内低速的技术束缚,并将工作场景引入到轻度雨雪雾等天气环境和港口复杂地况,取放车效率整体提升140%。2024年4月,烟台港商品车转运水平运输自动驾驶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
他们建成全国首个智能立体车库,采用智能四向搬运技术和机械手抱夹技术,实现高效、低耗的车辆存取,并与智能转运AGV协同作业完美对接,具有结构化、模块化、高密度、紧凑化、快速建设、分区安装、低损耗搬迁等优势,场地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2024年10月,该项目获得第三届“青交科院杯”交通运输研究与应用赛道优秀奖。
他们开发首个集业务、生产、管控于一体的商品车智慧滚装操作系统(TOS),成功打破各系统间的“信息孤岛”,实时化掌控码头全局生产,实现商品车在闸口、堆场、车库、岸边间的全流程智能化转运、无人化作业。
他们敷设2万平方米、年发电量200万kwh的光伏发电系统,达成清洁能源自给自足,实现商品车在港运输从“油耗”到“电耗”转变,2024年7月获得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碳中和评价证书》,成为全球首个通过“碳中和”认证的智慧绿色滚装码头,并成功入选世界一流专业化码头。
在智慧赋能下,2024年烟台港商品车全模式作业量突破73万辆,稳居中国沿海港口国际中转第一港,跻身中国沿海第三大商品车物流集散港。团队技术成就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等全国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在倡导新质生产力的新阶段,智慧绿色滚装码头科技创新团队将锚定“构建核心竞争优势、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加快‘双一流’建设”,同心同德、忠诚奉献、创新开拓、追求卓越,持续探索AGV跨区作业功能,研发新能源停车区智能安全监测系统,争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以一流科技创新支撑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为交通强国、科技兴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